刑事动态

最高法就收购玉米被判刑表态:非法经营罪的兜底性条款需有明确规定且与前三项具有相当性

浏览量:时间:2017-01-03

 

最高法就收购玉米被判刑表态非法经营罪的兜底性条款需有明确规定且与前三项具有相当性和刑事处罚必要性。

u=573614497,4001873298&fm=170&s=913853950EE95B1B131D

 

最高法院指令巴彦淖尔中院再审

作者:人民法院报记者  罗书臻

来源:人民法院报 2016.12.31

【案情回顾】 近日,就内蒙古农民王力军收购玉米以非法经营罪被判刑一案,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指令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

20164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法院以被告人王力军没有办理粮食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而进行粮食收购活动,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为由,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判处王力军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各方争议】判决生效后,一度引发舆论争议。有观点认为,小麦、玉米等粮食是涉及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资源,国家在收购、买卖等环节均有严格的专营制度,该农民收购玉米被判刑符合法律法规。也有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农民收购粮食无非是追求“差价”,只要不违反契约,就应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不应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法院表态】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是在前三项规定明确列举的三类非法经营行为具体情形的基础上,规定的一个兜底性条款,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该项规定应当特别慎重,相关行为需有法律、司法解释的明确规定,且要具备与前三项规定行为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处罚必要性,严格避免将一般的行政违法行为当作刑事犯罪来处理。(悄悄法律人注:这段话很重要,对类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指明了第225条兜底条款的适用规则。)

据了解,近些年,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增收,全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农业相对发达的省份,存在着大量的粮食经纪人无证从事粮食收购现象,虽然这种行为具有一定行政违法性,但客观上促进了国家对粮食的收购,减轻了粮农卖粮负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市场活力,没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社会危害性不大。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就本案而言,王力军从粮农处收购玉米卖予粮库,在粮农与粮库之间起了桥梁纽带作用,没有破坏粮食流通的主渠道,没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且不具有与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非法经营罪前三项行为相当的社会危害性,不具有刑事处罚的必要性。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上一篇:安徽省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杨敬农接受组织调查

下一篇:故意杀人罪的手段残忍及其死刑裁量——以刑事指导案例为对象的研究(上)

该内容非常好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