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手记

家人突然被抓,你应该怎么做?

浏览量:时间:2019-08-31

家人突然被抓,你应该怎么做?

安徽金亚太(长丰)律师事务所 王亚林刑辩团队 曹富乐律师

 

“家人突然被抓,我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是笔者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作为专业的刑辩律师,我们通常会这样告诉他们:

一、你可能是通过以下方式了解到被抓消息的,需要注意:

1. 如果你在抓捕现场,你们需要先核对抓捕人员的身份和涉嫌罪名。一方面为了防止不法人员冒充公安机关抓人,另一方面能够初步了解办案单位和涉嫌罪名,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当然,公安机关最多只会告诉你这些,不要指望问到案件细节,这是保密的。

2. 如果你接到电话通知,问清楚办案单位和涉嫌罪名。

3. 如果你收到拘留通知书,注意留意拘留通知书的落款单位、涉嫌罪名、羁押地点。

知道办案到位后,立即去办案单位核实被抓情况、了解涉嫌罪名以及家人的羁押地点。

二、知道被抓事实后,你需要先搞清楚以下问题:

1.是刑事拘留还是行政拘留?

虽然都是拘留,但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是涉嫌犯罪,另一个则只是违法。如果是行政拘留,一般不超过15日,最长不超过20日,问题不会很严重。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刑事拘留。

2. 为什么我们一直没有接到通知?

按照法律的规定,一般来说,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实际上,公安经常会通过挂号信邮寄拘留通知书的方式通知家属,一则时间很长,二则常寄丢(可能是邮局原因,也可能是地址错误)。事实上,经常会出现人已经被关很久,家属一直不知道的情况。

3. 人会被关押在哪里?

按照法律规定,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4小时。也就是说,被拘留人最多只会在办案单位羁押24小时,然后就会被送到看守所。一般而言,除涉黑涉恶等重大案件会被异地羁押外,犯罪嫌疑人基本上都是被关在办案机关所在地看守所。此外,一般地级市才设有女子看守所,区县没有,所以女犯罪嫌疑人一般会在办案单位所在的地级市女子看守所。

4. 无法知道办案单位和人关押的地点怎么办?

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只知道人被抓了,哪个办案单位抓的?为什么被抓?关在哪里?这些都不知道的委托人。此时,你可以去看守所通过送钱或者送衣服的方式确认家人是不是在看守所,并且可以了解他现在的号房。不过看守所不会告诉你办案单位、涉嫌罪名等信息。

三、知道以上信息后,你需要做什么?

1. 去看守所寄送衣物和钱

看守所会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如牙膏、牙刷、水杯),所以看守所一般只接受衣服(不能带金属、拉链和扣子都要去掉,衣服颜色尽量不要太亮)、眼镜(塑料,不能带金属)、药(必须管教干部通知才能送的进)。此外,看守所内可以定期采购食品(食品不能送),你需要给家人大帐上存1000-2000元(一般看守所一个月消费在500左右,人出来时可以将多余的钱取走)。

2. 委托专业的律师进行会见

人被刑事拘留后,一直到判决生效前,除了未成年人在做笔录时需要法定代理人陪同外(平时也无法见到),只有律师可以会见。事实上,在家人被抓后,你能够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最好的方式就是交给专业的律师处理。

3. 前往办案单位拿走与案件无关的扣押物品

办案单位抓人时会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随身物品,与案件无关的(如身份证等)扣押物品,你可以先去办案单位拿走,而案件有关的物品,可能要等到案件办结后才能够得到相应处理。

四、委托律师能够做什么?

1.什么时间可以委托律师?

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2. 什么时间委托律师最好?

笔者认为是越早越好,这一结论并非基于笔者的律师身份,而是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人在被抓后是无助且无知的,必要的法律辅导和心理辅导至关重要。事实上,击垮很多犯罪嫌疑人的并非来自案件事实本身,而是他的无知和胡思乱想。

3. 委托律师能够做什么?

首先,律师会见可以帮助了解案件的大致情况,告知相关法律规定,分析案件的可能走向。同时,律师会见能够让犯罪嫌疑人了解自己的权利,例如如何核对笔录、面对刑讯逼供、诱供等情况时如何应对等。

其次,律师会见能够安抚犯罪嫌疑人及家人焦虑、无助的情绪。

再次,律师会见能够帮助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生活需要,并且对于犯罪嫌疑人需要处理的合法事项进行转告,如较为常见的信用卡还款、房贷车贷处理等。

最后,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沟通取保候审事宜及不批捕事宜,也需要委托专业的律师处理。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想说,在家人突然被抓后,绝大多数人都是孤立无助的,但切忌病急乱投医,因迷信“找关系”而被骗的案例比比皆是。在如今的法治社会,我们要相信司法机关是规范的,犯罪嫌疑人是安全的。此时,你需要做的是尽可能的通过安全、稳妥而合法的方式帮助自己的家人,不要妄图逃避应有的法律责任,但要帮助他们尽可能的避免承担不应承担的刑罚。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上一篇:刑民交叉案件:争议难点与司法处理

下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该内容非常好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