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手记

品战国:刑辩律师,看古人说话,学如何救人!

浏览量:时间:2018-04-19

作者:邹玉杰律师

金亚太刑辩专业所

品战国:刑辩律师,看古人说话,学如何救人!

都说律师是靠嘴吃饭的行当,刑辩律师尤其需要。

但是啥样的嘴,才是好嘴,却没有统一的标准。

下面,就找一篇《战国策》里的事迹,大家看看这张嘴是否可以称得上是“好嘴”。

【听听文言】

齐、魏约而伐楚,魏以董庆为质于齐。楚攻齐,大败之,而魏弗救。田婴怒,将杀董庆。旰夷为董庆谓田婴曰:“楚攻齐,大败之,而不敢深入者,以魏为将内之于齐而击其后。今杀董庆,是示楚无魏也。魏怒合于楚,齐必危矣。不如贵董庆以善魏,而疑之于楚也。”

【解释一下】

公元前341年,经过马陵之战,魏国元气大伤,已不足以同时与齐魏两国为敌,魏惠王为了挽救危局,就采用公孙衍的策略,表面与齐修好,约定双方共进退,互帮互助,撸起袖子一起对付楚国,暗地里却和楚结盟,准备坑齐国。为迷惑齐国君臣,魏国就把大臣董庆打发到齐国做人质。

公元前333年,楚、齐两国在徐州大战一场,按照事前约定,魏国需要与齐国一起共同对付楚国,但真正开战时,魏国却背信弃义,来了个座山观虎斗,最终导致齐国大败。

齐相田婴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欲杀掉董庆泄愤而后快。

不知道是收了人家银子,还是为了公平正义,又或者为了齐国千秋大业,齐国大臣旰夷准备为董庆游说,劝田婴不要杀董庆,旰夷就对田婴说:

“楚齐会战,楚国把齐国打的是晕头转向,狼狈逃窜,但楚国却不敢继续深入进攻,原因何在呢?主要是因为楚国担心齐国在诱敌深入,随后魏国夹击于后,使楚国军队腹背受敌。而如果杀掉董庆,等于是直接告诉楚国齐魏已断绝关系。另外,杀掉董庆会更加激怒魏国,魏国很可能会与楚国联合,如此,齐国则必然危险。所以,不如尊重董庆,以向魏国示好,进而使楚国对魏国产生怀疑。”

真是一张好嘴,三言两语即把一个必死之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样一张好嘴,如果使用得当,一生得就多少人?

不少刑辩律师的终极梦想就是救下一百条人命,若真想实现这一宏大目标,还真的需要多向古人学习如何使用嘴。

尽管同样有一张嘴,有人可以把人说笑,有人可以把人说跳(暴跳如雷的跳),还有人可以把死人说活,当然也有人可以把人说的不想活。

仔细研究上述语言大师旰夷的话,其实就是我们中学时写议论文的“三段式”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段

问题:“楚攻齐,大败之,而不敢深入者”。

翻译:楚国攻打我们,大败特败我们,但是却不敢继续深入追击我们,原因何在?

这就是议论文的第一段——提出问题,以此来吸引听众的兴趣,进而让受众深入思考问题。

第二段

分析:“以魏为将内之于齐而击其后。今杀董庆,是示楚无魏也。魏怒合于楚,齐必危矣。”

翻译:楚国误以为魏国是让楚国深入齐国境内,而后再从后面搞个前后夹击。今杀董庆,等于告诉楚国“齐国已没有魏国这个盟友了”。魏国一怒之下,而与楚国联合,齐国则危在旦夕。

这犹如议论文第二段——分析问题,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让对方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不按照我的方法办,你只有死路一条”。

第三段

解决:“不如贵董庆以善魏,而疑之于楚也。”

翻译:倒不如善待董庆,以向魏国传达友善,从而使楚国怀疑魏国,我们好从中取利。

这是议论文第三段——解决问题,铺垫做足,结果水到渠成。

经过上述分析,其实可以发现其中贯穿着一条关键主导思想——

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帮对方作出最安全的决策。

只有完全站在对方位置,谨慎考虑各种因素,用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为对方找出一条最保险的出路,你的想法才有可能会被对方接受。

作为刑辩律师,是不是也应该如此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换位思考,多站在公检法的角度考虑问题,试着找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会有更好的方法、更好的结果。

为了“七级浮屠”,换位思考,值得一试。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上一篇:“五周杀人案”:魔炼21载,方才回到最初的原点!是舆论滔滔,还是法心缺缺?

下一篇: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及量刑标准

该内容非常好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