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亚太“青年律师说”—刑事·民商·非诉:律师执业风险防控
浏览量:时间:2025-07-25
2025年7月18日,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第162期刑事下午茶暨第四期“青年律师说”在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28层刑事业务中心隆重举行。
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始终重视传承执业风险防控智慧。充分发挥资深律师“传帮带”的优势,让青年律师在规范中稳健成长。通过搭建资深律师与青年律师的风险防控经验交流平台,拆解执业安全核心要诀,针对青年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隐患与应对困境,系统输出兼具实操性与预防性的风险防控智慧,为青年律师的安全执业提供坚实保障和技术指导。
本期“青年律师说”以“刑事·民商·非诉:律师执业风险防控”为主题,邀请四位资深律师作为特邀嘉宾为广大青年律师传授经验。他们分别是京衡合肥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高级合伙人张畅律师;上海中联(合肥)律师事务所执委会执行主任、高级合伙人吴凤兵律师;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高正纲律师;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合同纠纷部主任许晓彤律师。
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刑事业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合伙人丁大龙律师担任主持人。
张畅律师在资本市场非诉业务领域深耕多年,结合自身职业经历,从三个维度深入解析了非诉业务的风险防控要点。首先,风险意识需贯穿职业生涯全程,既要警惕业务本身的合规风险,如监管对虚假陈述的严格追责;也要防范人际关联风险,包括当事人信任危机、合作沟通中的潜在纠纷。其次,综合能力是风险防控的基础,非诉业务常涉及多领域协作,除法律专业能力外,财务、税务等跨学科知识不可或缺,例如在投融资尽调中,看懂资产负债表与审计报告能有效识别隐形债务风险。最后,工作底稿是核心保障,需以底稿为载体留存完整证据,确保法律意见书中的每一项表述都有资料支撑,这也是应对潜在纠纷时证明“勤勉尽责”的关键依据。
吴凤兵律师曾多次参与安徽省《律师执业警示录》编撰,他从行业监管视角出发,结合相关数据与案例,分三个层面剖析了律师面临的执业风险挑战:其一,从监管实践来看,强监管已成为行业常态。一方面,随着律师行业人数持续增长,投诉总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恶意投诉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另一方面,监管处罚尺度不断收紧,对律师执业的规范性要求亦同步提高。其二,就行业规则而言,风险防控的基础在于先识别风险,具备委托人资格、风险代理范围等基础规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其三,规则之外更需以职业伦理与理念作为根本防线。吴律师认为,律师执业风险防控需遵循“先识别、再规范”原则,既要严守外在规则,更需坚守职业伦理与初心。
许晓彤律师,作为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优秀青年民商事律师代表,聚焦民商事案件全流程,结合实际案例强调三个阶段的风险防范要点:收案阶段需严格执行利益冲突核查工作,坚决杜绝同一律所同时代理利益对立的当事人;针对再审案件,应第一时间提交委托代理手续,从源头规避因程序疏漏引发的当事人质疑。庭前准备阶段要强化与当事人的沟通力度,明确告知诉讼方案、举证责任等核心事项;同时通过谈话笔录、风险告知书等书面文件保留告知痕迹,尤其需向当事人厘清证人出庭、证据提交等关键环节的责任划分及相关后果。庭审及后续阶段,庭审过程中需实时向当事人同步案件进展情况;庭审结束后,要及时提醒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查封冻结措施的续期等关键时间节点,避免因“时效遗漏”引发投诉。
高正纲律师,结合从刑事员额法官到刑事辩护律师的身份转变经历,聚焦刑事律师执业三大核心风险展开分享。其一为生存风险,面对全国律师数量激增的竞争压力,建议青年律师以“三不精神”的姿态开展工作和拓展案源;其二是谈案风险,需重点防范洽谈准备不足、咨询对象不当、资金来源可疑以及违规违法操作等问题,结合真实案例阐明规范收案的重要性;其三是办案风险,涵盖委托手续、接收材料、会见程序、阅卷方式、调查取证、多方沟通、办案策略及工作留痕八大环节,强调合规操作与全程留痕的核心原则。高正纲律师强调,刑事律师执业风险与机遇并存,只要正视风险、夯实专业并善于合作,便能在坚守职业底线的前提下,实现专业价值与职业发展的双向共赢。
主持人丁大龙律师针对青年律师关注的风险识别、业务合规等问题向四位嘉宾提问,四位资深律师结合案例分享实操经验。针对“如何识别潜在风险”,吴凤兵律师以“未穿律师袍出庭被投诉”“违规收取交通费”等真实案例提醒,风险常藏于习以为常的细节中,需熟悉行业规则并坚守职业伦理。张畅律师解析天价赔偿风险,建议律所通过项目审核、案例复盘建立防线,团队应持续学习监管案例。高正纲律师分享会见风险应对,建议对当事人传递物品、带话需求分类处理,坚守合规底线。许晓彤律师提示与法官沟通的细节风险,如签收文书需分辨类型和日期。
丁大龙律师又聚焦青年律师普遍关切的话题,提出法律咨询公司对律师生存空间的挤压问题,部分法律咨询公司承接案件后,仅以数百元费用委托律师出庭,却将主要投诉风险转嫁给律师;而当事人因前期受法律咨询公司承诺与实际服务存在较大差距,极易引发纠纷。对此,四位嘉宾结合实践给出建议:许晓彤律师指出,与法律咨询公司合作易触发投诉,司法局对此类投诉必立案,律师可能面临退费及处分的风险;高正纲律师强调应严禁此类合作,并举出法律咨询公司收取高额费用却导致案件办理劣质的案例,建议青年律师通过专业拓展案源;吴凤兵律师提到,针对法律咨询公司的投诉常转嫁至律师,其核心原因是法律咨询公司以低价和灵活模式填补市场需求,但缺乏规范监管;张畅律师则认为,法律咨询公司的存在是市场选择结果,青年律师需以“差异化”破局,深耕细分领域,提升专业能力以区别于其低端服务。
本期“青年律师说”以“风险识别与防控”为核心,以刑事、民商、非诉三大领域的真实案例为切入,聚焦青年律师执业中的共性风险与应对痛点。从非诉业务的底稿规范到民商事领域全流程留痕,从刑事辩护的会见合规到行业监管的红线边界,四位嘉宾用实操经验串联起风险防控的逻辑框架。执业风险防控的本质是专业能力与职业伦理的双重坚守,唯有筑牢意识防线、夯实专业根基,方能在合规执业中稳步成长。
图文 | 黄亚
编辑 | 代娜娜
审核 | 陶鸿 蔡鹏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